陈宝光:关于中国家具设计风格的问题(四)

   日期:2017-09-25     来源:深圳家具·设计    
核心提示:十几年以来中国家具设计界积极探索的结果,是这个领域里确实有不甘现状的一批人。
不容易,思想如此混乱的今天,有这样一拨人勇于在这样窄的一个领域做探索,无异于雾霾天的一股清风。当然,这并不是偶然的,是十几年以来中国家具设计界积极探索的结果,是这个领域里确实有不甘现状的一批人。正是不曾间断的推动和孕育才有今天。不敢说一次展览就能改变什么,但是真的引起了震动,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就凭这一点,相信这些人一定有能力诠释“新中式”,一定会用自己的设计写好这个注脚。

同时要看到,也是中国家具发展进步使我们有了探索的基础条件。相对于今天的活动空间,在近四十年前的初期,设计活动是很另类的事情,设计师更像是独奏演员,至多也就是弦乐四重奏。而现在,我们可以轻松地看到一场合唱。

1919年,在德国魏玛,格罗佩斯及其朋友们做了一个“公立包豪斯学校”,其思想及路线影响整个设计界近百年,而且仍在持续。“包豪斯”是创造出来的词汇,是德语Hausbau(房屋建筑)倒置而成。很巧,我们要做的恰恰是房屋建筑里面的事情,是“里豪斯”。相信我们今天所做的,也会产生大的后续影响。

风格,如果是个人的就不需要费这么大的劲儿,只要自己努力即可。若是一个时代的则不是一时之事,是需要时间,需要群众的。我们组织的是一个大合唱,虽然能够辨的出不同声部,听的到其中有男高女高男低女低,但更重要是合在一起发出的那个声音。达芬奇和米开朗琪罗之所以伟大,不单纯因为自己,他们更重要是文艺复兴那个时代的代表。个人风格可能会像海水里的浪花转瞬即逝,集体风格一定会在时代的黑胶唱片上,刻录下属于自己那支交响曲的奏鸣。

“中国风·新中式”的风在刮,风格正在继续。
 
标签: 设计 风格 推动
 
更多>同类访谈

推荐图文
推荐访谈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