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制造未来发展变革大讨论 凝聚共识谋发展

   日期:2011-08-08     来源:深圳家具报    作者:陈立    评论:0    

●仁豪 尤国忠:深圳的家具企业大者不强,小者不精。大企业无法走上“规模化”道路,继续把企业做大做强;小企业无法走上“个性化”道路,产品无法在某一领域树立优势地位。几天来的学习,正如几位老师所言,定制化产品市场巨大,我们要在企业转型上想办法,降低如人工成本、运输成本在内的综合成本。总的来说,就是要用更富于系统性、逻辑性的科学体系助推企业转型升级。

●永佳 黄连财: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困境,作为第一批来到深圳创业的人,我已经扎根深圳近20年了,但面对现在企业仍然没有做强的现状,我要进行反思。深圳家具最早出名的是沙发,当年的沙发人都做大款沙发,沙发企业的产品同质化随即愈发严重。深圳沙发中像左右这样的知名企业凤毛麟角,我认为做大的问题在于企业没有定力,人家做什么我也做什么,什么好卖我也要抄一款,这样下午永远做不强。顾家工艺是我看好的品牌,遇到困难迎难而上,能把自己现有的产品做到最好,品质做到最精;再如意大利一个为Nattuzi做代工的沙发厂,只有8个工人,却做着我们100个工人的效益——这些案例都是国内企业应该好好学习的。以我的年龄,我现在更加愿意做代工,就是在产品上不偷工不减料,猛抓品质,做完美的产品!

●意达尔特 朱瑞平:国内标杆品牌全友和顾家工艺我都曾去拜访过,我感觉在成都有太多大企业了,全友工业园给人感觉不像是一个工厂而更像一座城市,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反观深圳企业这几年的发展,最让人担忧的是深圳企业正在丧失深圳制造的优势地位,正在丧失创造消费者品牌的可能,甚至以后连加工商的资格都会失去。我现在在做的是十年后的失去,跟随深圳家协的脚步为产业转移屯田建厂。然而我发现深圳的老板的思维都被禁锢了,参加学习的机会很少,老板无法亲自参与学习,如果老板自己不解放思想不亲自学习如何转型?终有一天会被市场淘汰,所以我一直很重视学习。企业领导人的思想要解放,我们也希望有智库和专家的专业思想,如果说大范围的交流和讨论能激发我们的冲动,那么我更期待近距离小范围的交流,因为近距离小范围的交流更能转化为行动。

●温莎情缘 丁勇:我想用“差异化”来作为关键词,不管是战略、战术层面,都需要差异化。深圳制造虽然领先了30年,但是今天其他企业(川企等)也纷纷崛起了,他们在分销渠道和服务渠道有优势,我们在产品研发上有优势。我认为:1.板式家具总量大,依然是未来的主流;2.中高端会更加往差异化、个性化发展;3.整体家具成为趋势。正如刚才尤总说的“小企业无法走上‘个性化’道路”,我们也意识到这一点,所以定位在“白色田园的板式家具”这个领域,在一个细分市场做大做强,我们会更加追求专业化、细分化。另外,我认为无论产业如何转移,都不应转移掉深圳制造的核心优势。

●豪迈 利宜:我在深圳做办公家具,新的产业园觉得单做办公家具不能饱和,这次总裁班培训我想了解民用家具的情况。目前深圳家具企业存在的问题大家都很明白,以前深圳有口碑优势,现在都去米兰、去汉诺威、去科隆了。另一个问题是企业经营心和学习心的问题,我认为深圳家具企业完成以下几个关键任务:第一是解放思想,再学习,提升品牌,重振深圳制造这块招牌;其次是资源共享,用好协会的平台优势,资源互补,专业化分工;再一个是开拓营销的新模式;最后是与金融体系打好关系,借助外界金融资本发展自己,壮大自己。

●拓奇 葛明:我们企业是做人造板的,对“创新革新”感触特别深,但并不十分认同几位老师的看法。我们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作为材料供应商的我们,认为现在行业有点“重模式轻品质”。我们一直在讨论全友、明珠模式,但有没有关注他们在用着什么样的最新设备?为什么米兰、德国的三胺板产品能做的那么好?为什么爱格板每年在中国销量打7-8个亿?这些都是值得深思的。我还是要强调品质的重要性,作为供应商我想告诉大家,没有品质的支撑品牌无法做起来。

●梦甜甜 吕文清:通过学习感受到两点,与大家分享。一是诚信最重要,企业没有诚信走不远;二是深圳制造的优势已经过去,以前的政策优势、资源优势现在都在消耗殆尽,企业应该参与到竞争中去,找回优势地位。

●维司利浦 张绮:以前在企业里,现在自己创业,感到最大的瓶颈在于职业经理人的战术与投资者的战略往往存在脱节。我认为深圳制造的优势还是存在,只是我们企业做的不够专、不够精,如某企业18个系列才做了7000多万。我认为作为企业主要学习、要改变思想,每一次在龙南都有不一样的感动,被这里的思想所感染,所以我们更要行动起来,不要互相残杀,要合理竞争,寻求合作,重新树立起深圳制造这块牌子。

●格调 叶正红:我们企业做休闲沙发,创新快模仿也快。有以下几个观点和问题抛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是企业没有太多自主权,大卖场垄断了我们的渠道;二是产品款式、促销模式等跟风非常快;三是原创产品很尴尬,其知识产权等批复下来已经距离上市有1年时间,产品已经进入了淘汰期;四是深圳作为设计之都,有广泛的设计资源,而我们的品牌却没有好好利用这些资源,反而在培养着一个个洋品牌,都趋之若鹜地去讲述“欧洲小镇”之类的品牌故事。我认为意大利设计好,而深圳设计也很好,深圳的创新思维也够,我们应该利用起来,这是深圳最大的优势;五是品牌推广不够聚焦,比如全友一直走的单一品牌路线,一直聚焦全友本身推一个品牌,那么反观深圳品牌,每个品牌从诞生到成名需要投入很多资金我们到底应该是单一品牌还是多品牌?六是第一代创业者和第二代创业者传承的问题,第一代创业者用十年的时间把企业做了起来,而他们创业时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他们想创造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核心竞争力又是什么?别人不可替代和模仿的竞争力在哪里?这些都应该是第一代创业者要提炼出来告诉继承者的精髓。

●仁豪 尤艺云:作为一个国外留学生,我理解外国人站在他们的角度如何来看待中国人,中国人缺乏的是创新的勇气和冒险的精神。今天我们来谈深圳制造的变革,我认为根源在于人、以及人的思想,一个人的革新没办法带动整个企业的革新,只有企业全员参与革新才能带来真正的变革,而企业全员革新的前提是全员参与教育、全员参与学习;另外,我们的行业缺乏核心的教材,我希望教育学院能进一步发挥好教育的作用,深入企业考察企业,发现企业的短板和瓶颈,制定对症下药的教材,做有针对性的培训;最后,我认为企业缺乏一套健全的研发制度,能引入你的企业文化,从消费者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调研和考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进行一切品牌活动,一切为了您所定位的消费者而服务。

●丹尼诗 黄文概:当年创造了一品牌,如今建设却存在很多误区。我们的企业有N个品牌N个系列,今天换个名字,明天又换一个名字,到底怎样让一个品牌做出无形资产?听了黄维老师的课,我知道了品牌胎记很重要。产品可以根据市场变化而变化,但品牌不能改变,生产制造基地可以变,但品牌不能变,品牌要积淀下来,要引以重视,品牌才是可以传承的无形资产。

●眠之堡 庄勇:结合这两天的课程,我来谈一下自己的切身感受:首先,今天在课上听到的两个案例,他们成功背后有着共同的原因,那就是跨行业的整合,酷漫居做动漫文化产业的拿来主义,尚品宅配运用信息技术做好售前、售中、售后环节。这些案例激发了我,让我思考要如何整合别的行业的新技术、新理念,如何跨行业寻求合作伙伴,如何系统地规划;其次,研发和营销作为微笑曲线的两端,企业应该抓好这两端,把生产外包,应用专业化分工,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最后,要发挥深圳总部经济的作用,以深圳家具行业协会为龙头,抓产业微笑曲线的两端,做好产业转移,提升区域品牌的影响力。

讨论内容持续更新中……您也可以登陆中国家具网参与讨论:http://www.szfa.com/bbs/viewthread.php?tid=6409&fromuid=1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