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木不实”占家具投诉首位 混乱市场需规范

   日期:2011-09-28     来源:中国家具网    评论:0    
核心提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能够消费得起相对昂贵的实木家具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实木不实”一直是困扰家具市场的一大顽疾。消保委家具办负责人表示,家具办今年1-8月受理的疑难家具投诉(多次向厂家、商家反映难以解决的投诉)达200余件,其中“实木不实”的投诉占了35%,居家具投诉类型的首位,此外家具标识标注不规范的投诉占20%。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物质需求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多人能够消费得起相对昂贵的实木家具了,但问题也随之而来,“实木不实”一直是困扰家具市场的一大顽疾。消保委家具办负责人表示,家具办今年1-8月受理的疑难家具投诉(多次向厂家、商家反映难以解决的投诉)达200余件,其中“实木不实”的投诉占了35%,居家具投诉类型的首位,此外家具标识标注不规范的投诉占20%。

买实木家具经常遭遇“不实”产品

某消费者向记者透露:自己花2.2万元买了一套昂贵的“柚木”家具,却发现床头雕花、椅架等不少部件却是树脂、密度板作的,类似遭遇并非个案,家住威海高区文化西路的焦女士近日打扫屋子时,不小心碰掉家具外表的烤漆,这时她发现,去年花3万多元买的整套“实木”家具看上去并不像实木,找到行家帮忙鉴定后她才知道,花大价钱买到的竟是“树脂模铸”的家具。

“不懂行的买家很容易上当。”在威海从事家具产销行业近20年的潘阳(化名)介绍,纯实木家具是指所有材料都是未经再次加工的天然实木,不使用任何人造板。采访中记者发现,一款家具使用多种木材的情况十分普遍。以一款普通衣柜为例,面板和背板的用材就不相同,侧板和底板往往也不会使用同一种材料。“一个衣柜用六七种木材很正常,只要实木材料超过30%就能被称为实木家具,但它们可能只有部分主料是实木,辅料则是一些板材经过贴皮处理做成仿实木。”潘阳说。

家具市场不规范经营误导消费者

消保委家具办表示,家具行业一些不规范经营和误导消费者的情况时有发生,常采用以下伎俩:

产地作假:有些家具厂商乱标家具产地,明明是国产家具却冒充国外生产,一些所谓“洋品牌”、“洋产地”充塞家具市场;

漫天要价:在一些“高档品牌”家具店里,虚假标价严重,一件普通家具可标价几十万元,之后随意打折,令消费者不知所措;

用料含糊:在家具材料使用上个别家具厂商更是“机关算尽”,用人造板贴木皮冒充实木家具的;有的家具厂商所出售的家具不标明家具基本用料。

标注含糊:各家的标注大不相同,有的甚至只标注“实木类”等含糊的字样。不少消费者发现家具的猫腻后,往往会被商家一句话挡回来:“当初也没说是纯实木的。”

实木家具标准及定义不明,市场难规范

记者回访的过程中,不少家具企业对于屡屡出现的实木家具“材料纠纷”也深感无奈,表示一方面需要接受消费者诉求与市场竞争的挑战,另一方面又必须面对材料供应紧张以及实木材性难以控制的工艺难题,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目前市场上缺乏一个明确的实木家具标准定义和标准,他们只能按照市场利益最大化的原则来摸索所谓的经营之道,因此,市场上免不了买卖双方关于“实木究竟不实”的纠纷。

业内专家认为,实木的话题是由2008版《木家具通用技术条件》(业内人俗称“实木新标准”)引起的。据悉,这个国标实施的争议主要来自于对“实木家具”的定义,这一标准将“实木家具”定义成“实木类家具”。定义规定,根据实木用材比例及工艺,实木类家具可分为三类:全实木家具、实木家具和实木贴面家具。在标准推出之前,实木家具一直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并没有规范的定义。

“从字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而在实际的推行过程中,客观上对行业良性竞争秩序造成了伤害,并且推行了一种不可持续发展的消费观。”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这一标准从制定到颁布实施,并没有征询任何企业的意见,没有考虑销售市场的具体情况,更没有企业参与,属于“闭门造车”,而新的标准也未见浮出水面,因此大家都只能“摸着石头过河”,卖掉一件是一件。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