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具卖场是否病了?该如何自救?

   日期:2012-08-29     来源:深圳家具    作者:李素 肖长春    评论:0    

卖场病在职能单一化

刘其鑫:个人认为,就目前的家居卖场而言,其最主要的职能只有两块,一是招商;二是营销。而归根结底营销其实是在为招商服务的,因为商场的利润来自于租金,所以花了太多的精力在招商和营销上,从而是在一定程度上疏忽了常规的经营考量。

目前家具卖场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在现有的市场需求下商场过于饱和,供大于求,导致经销商经营困难,从而使商场的出租率受影响;二是同质化严重,无论是商场本身还是家具,基本都是同模式,没有亮点,缺乏竞争力;三是营销方式有待创新,老套的营销方式已经难以刺激消费者;四是商场盲目竞争,市场混乱;五是部分商场为了提升出租率,忽视了目标客户,所招品类杂乱,像个杂货铺,缺少精准的市场定位;六是商场内部经销商竞争,自相残杀,导致商场经营无序,内耗严重;七是服务意识和制度的不够,虽然目前家具卖场不景气,但除了前期的招商阶段外,对已进驻经销商的服务不够,仍有高高在上的感觉,没有从经营、管理上很好的为经销商服务。八是家具价格不透明。

病在名不副实

胡卫东:任何一种商业模式都要回归到能否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反之,消费者就会离你而去。家居大卖场在某个阶段对行业做出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但是,行业发展阶段都需要过程。时下,大卖场的高租金之下,一味的重视包装,再给到消费者过高的价格之下,导致很多产品品质和产品本身所包装出来的品牌形象名不副实。卖场追求高租金,为了招商而招商,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格局和层次,没真正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在哪里。继续下去,崩盘是早晚的事情,可以预见的。

病在经营理念不明晰

高毅敏:我并不赞同那种卖场降租的做法。首先,着眼点一定不能放在租金利益上。当你的着眼点放在商户和消费者身上的时候,利润才会到来。一个卖场经营的理念决定了经营的方向,是靠什么来经营的,这个要分清楚。

商户、消费者、卖场是共同的利益体。如果说以前做家具是小木匠,没文化,门槛低,或者投入几万可以赚进几十万,现在做家具,若是还是以前的那种思想是注定要失败的。现在的消费市场要求家具人要有现代的营销思维,科学的管理手段,注重对门店氛围的营造,团队的建设,对市场的研究,对产品的了解等等。若是经销商还以为卖场只要降租就可以赚钱,那不是长久的问题,不过是权宜之计,并不是长久持续发展的追求。

【诊断处方】

卖场如何自救

走商场自营之路是必然选择

杨聚:家具与零售商品最大的不同,是商家无法对展示的产品有管控权。自营就是对商品的管控。只有管控商品,才能获得更好的利润差价,经营形式也更长久。我们商场未来怎么获得生存空间?我们不提供商品,我们其实提供的是服务,我们把那么多的商品拿过来进行展示,服务好业户和工厂,把服务的附加值增高,这是产品价值里必须包含的一部分。这也是我们卖场的价值所在,也是商场的核心竞争力。市场回归理性后,留下的商场经过整合,为服务对象提供符合所针对的阶层的服务。所以走商场自营之路,是必然选择。

我感觉未来的形式应该是百花齐放,现有的商场会进行整合,逐步淘汰掉一下实力不足的商场,也会出现很多独立商场或者纯家具商场之类的独立店。也可能出现小区里面那种临时性的样板卖场。还有网购,但是针对于家居来说,有的适合,有的品类不适合。还有的就是工程渠道或者设计师渠道。所以未来的家具商场的发展应该是发散性的,纯业态如现在这种商场未来不会剩下很多,只有沉淀下来的才是精华。

 
标签: 家具卖场 病态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