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维权弱势地位 成全达芬奇家居的“硬气”

   日期:2011-12-31     来源:燕赵都市报    评论:0    

事实上,在达芬奇此前提供的一份整改报告中也已表示,“本公司愿意就达芬奇经营行为中的不规范之处,接受上海工商局依法做出的行政处罚;对于某款商品部分指标不符合中国政府的质量标准,将全部予以换货。”而从现在其态度来看,达芬奇有“出尔反尔”之嫌。

早在7月份,达芬奇曾在其官方微博上贴出一封“致消费者的公开道歉信”,明确表示“对于有关媒体对达芬奇部分家具提出的质疑,主要集中在某些产品产地标注问题、质量问题以及不规范宣传问题,本公司虚心接受政府部门、媒体以及社会公众的监督,并已开展内部清查整顿工作。”
但如今,这份道歉信在其官网和官博上均已“无迹可寻”,不禁让人感觉心生蹊跷。一位网友就在评论中指出,“达芬奇此前不是表示要虚心接受这些质疑了吗?从现在的态度来看,‘虚心’何在呢?”

达芬奇的强硬,还源于消费者在维权上的个体弱势。盈科(上海)律师事务所律师胡永鑫告诉记者,从消费者提供的销售协议和发票等凭证来看,“达芬奇”家具的销售协议和发票中不见商品名称、品牌、材质、产地等要素,取而代之的只是一连串字母和数字组成的产品代码,“这样个体消费者相对于商家而言,处于绝对的弱势”。

这样的“代码游戏”和特定合同使得消费者维权出现了很大的困难。一位购买了达芬奇家具的消费者就曾对记者表示,门店店员都吹嘘售卖的家具是“全实木、全手工”等,极尽溢美;但现在维权时,自己并没有录下促销员的话,合同上又没有标明,只能“哑巴吃黄连”。

反馈链接

企业应给予消费者最起码的尊重

网友们纷纷质疑,在处罚面前,为什么企业不能给消费者最起码的尊重?网友“嫦娥的大表哥”就表示,无论是达芬奇家具还是任何其他的商家,不管在哪个国家做生意,都应该尊重当地国家的法律,这是商家的最基本的商业道德,应给消费者最起码的尊重。

网民“jojopy-朱建平”也回复,达芬奇还想继续借此出镜,“一直以来都是想尽办法藐视消费者利益,现在又打算接着维护企业利益的幌子,藐视大众的判断力,藐视法律的严肃性,根本没有一丝悔改和歉意”。

网友“晨建”的观点得到了很多的赞同:既然达芬奇有权质疑工商的处罚,凭什么消费者不能质疑达芬奇的诚意和质量?达芬奇需要解释,而消费者更需要达芬奇的解释。

不少网民质疑,100多万罚得太少,“对其广告乱宣传,为什么不罚?”吴弘解释道,上海工商局此次133万的处罚标准,是根据《产品质量法》规定,“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工商局检测的不合格产品7件,销售金额在60万左右,在法律范围内是属于从重处罚的;而达芬奇在网页上进行夸大宣传,并没有产生任何广告费用,根据我国广告法规定难以做出罚款。

针对达芬奇的态度,专家表示,消费者“用脚投票”是对不诚信企业最大的惩罚。今年以来,不少大牌企业都因诚信问题而陷入危机中,然而与达芬奇不同的是,这些企业在危机面前选择了诚信对待消费者。例如味千拉面就在联交所网站上主动公开了工商局对其的行政处罚,愿意接受处罚决定及整改意见,并将对门店做出严格监督,其股价也出现了一定程度回升态势。

一位网友在微博上表示,企业应记得危机公关的“5S”原则——— 承担责任、真诚沟通、速度第一、系统运作、权威证实。其中,承担责任永远放在第一位。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