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内核驱动家具业 由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日期:2012-07-11     来源:《古典工艺家具》杂志    评论:0    
核心提示:“中国制造”要想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经典”的大升级,必须要有一种“中式内核”、“中国元素”来驱动,完成一次对盲目西化和过度崇洋媚外洋倾向的一种文化的反拨。

“中式复兴”的字面意思就是恢复中式设计的艺术光辉,重塑“中国元素”的荣耀。

“中国制造”要想实现“中国创造”和“中国经典”的大升级,必须要有一种“中式内核”、“中国元素”来驱动,完成一次对盲目西化和过度崇洋媚外洋倾向的一种文化的反拨。

每年的春夏之交,是红木行业的传统淡季,也是红木人修炼内功的好时机。从整合工厂到培训员工,从开设直营店到升级展厅,闲中寻事,也忙得不亦乐哉。今年红木界有一个关键词是:升级展厅。在“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仙游,数百家大大小小的企业,不悭斥巨资拓展空间,革新门店。不过,有一个令他们备受煎熬的事实,那就是在本地、省内、甚至放眼全国,没有多少高水准、高品位、高品质中式设计机构。即使有那么几家,对中式的创意却让他们摇头不已。

中式设计在西风东渐的趋势里,生存状态到底如何?中式复兴何时到来?

失落的中式

当下很多人时常会面临这样的烦恼:家里长辈做寿,亲朋好友会赠送一些传统书画,装裱起来,却不知道何处安放。从城市的摩天大厦到乡间的精致小屋,满城尽吹欧美风。古老的庭院,寻常的巷陌,已无处可觅。一卷诗经,一轴古画,一部二十四史,置放家里,显得格格不入,最后只能束之高阁。

传统古典的赏玩之物,在现代居室竟然无容身之地。我们不禁要问,中式到底什么了?

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经济发展世界瞩目,成为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全球最核心的经济圈之一、拥有这个星球上最坚挺的货币之一。在众多荣誉的背后,我们强的只是硬件,真正软实力话语权还在低俗徘徊。

时下盛行的室内设计,除了强劲的欧美风外,宣扬中式设计品牌的,很多时候只是披着一张中式风格的画皮,只会简单地抄袭拓写一些中式古典元素,缺少一些深蕴于内的精髓。无论是设计理念、色彩搭配、材料选取,都很“欧式”,很难体现出“中国设计”的品味。

中式设计的缺失,不仅是红木从业者遇到的困惑,也是所有爱好传统文化的国人的遗憾。本文开头描述的那些升级家具展厅的商家,他们碰到的困惑在于,他们真正想要的中式设计不是简单的物质堆砌和符号叠加,而是原滋原味内敛的典雅:它们或是能表现久远时光的眷恋,或是映射出幽然的古典情怀,抑或是崇尚东方文化的特有韵味。他们推出的红木,作为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国萃艺术之一,外延和内涵都非常重要,一个家具要融入到合适的情境中,才能有精神。

或许,眼下失落的,并不仅仅是中式设计,还有国人对传统文化的淡漠和远离。

美学轴心

每个时代都有一个美学轴心,中式设计同样存在一个艺术主流。近几个世纪,西式风潮渐渐成为主导世界艺术设计领域的主旋律。而在15世纪以前,中国作为天朝上国,是世界文明的中心。“中国元素”是这一漫长时期全球顶礼膜拜的对象。中国的瓷器、丝绸、家具、建筑是西方艺术家们模仿的对象与创造的灵感。

如果说西方文明盛行的是几百年的话,那么“中国潮”鼎盛的是上千年。700多年前,马可波罗曾对中国有过的美丽的描述,种种神奇设计让他叹为观止。700年后,中国潮再次在世界兴起,中国元素再度成为大师们的灵感来源。GiorgioArmani、Kenzo、Lancel、Gucci、Tommy Hilfiger、Versace、Sergio Rossi、Fendi、SalvatoreFerragamo、Celine、Dolce & Gabbana,以及Roberto Cavalli等等这些顶级品牌,都在开始尝试以“中国风”作为核心设计元素,打造倾情之作:Giorgio Armani将中国元素表现在手袋上,Dolce & Gabbana将精致的古画情结印象在时装上;GUCCI把标识印上熊猫玩偶;Lancel

用中国元素武装全身;RobertoCavalli 推出“礼赞青花瓷”典雅礼服裙;Salvatore Ferragamo 设计龙纹丝巾,Versace以中国贵族黄、传统纹为基调设计手袋;Fendi用木雕、中国结演绎手包。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和精妙绝伦的艺术设计倾倒了了整个世界。

 
 
更多>同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